新疆啦啦操竞赛及训练现状的研究
2014-03-23 中国啦啦操网 浏览次数10488
1.研究目的
随着啦啦操相关组织的建立,啦啦操的比赛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而新疆在这个项目上起步较晚,所有啦啦操竞赛训练工作都是在学校中进行,各级学校的训练内容差异较大,对目前现阶段新疆啦啦操运动队训练的研究很少。为此,分析我区现阶段学生啦啦操竞赛及训练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建议,对进一步促进啦啦操在我区学校中的普及和啦啦操竞赛的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体现新的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和期刊网以及发行刊物查阅有关国家体育文件、资料和体育类核心学术期刊,通过登陆中国学生健身网[1]、中国啦啦操官方网[2]、中国啦啦操联盟网3等网站,查阅最新的国内外啦啦操发展动态及赛事信息。
2.2专家访谈法
针对本课题研究的需要,对我国和我区啦啦操协会有关领导、专家、各啦啦操运动队的教练员进行访谈。
2.3问卷调查法
对参加2011年全国啦啦操系列赛新疆站和2012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新疆站的各支运动队的26所学校的26名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我区啦啦操竞赛筹备、组织、选材、训练的基本概况。
2.4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采用Excel和Spss软件对回收所有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新疆啦啦操竞赛现状分析
2011年全国啦啦操系列赛新疆站的共有14支代表队,208人。2012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新疆站的参赛队共有21支,426人。从报名情况来看,从2011年到2012年参加比赛的人数增加了两倍,可见,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并开始从事啦啦操运动。
从参赛单位所属地区来看,纵观2011—2012年的两届比赛,参赛队伍多为北疆经济较发达地区,其他地区较少或没有。其制约因素主要为:1)受思想观念影响,学校及教师接受新鲜事物意识不强;2)受经济条件影响,学校不愿应付参加啦啦操比赛的高额支出;3)受师资水平影响,缺少专业性的高水平啦啦操教练员。乌鲁木齐作为自治区开展啦啦操运动较早的地区,在啦啦操运动向全区推广的过程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乌鲁木齐市在2011年比赛中派出了5支代表队,占参赛队伍总数的35.71%;2012年派出了13个代表队,占队伍总数的61.90%。分析2011年--2012年的比赛成绩,可以得出受经济条件制约,不同地区的开展欠平衡,乌鲁木齐市的啦啦操运动技术水平较高,连续保持大多数项目第一名;昌吉地区异军突起实力雄厚,连续两届获得部分项目第一名和第二、三名。由此可见,以上地区已经具有较高的啦啦操运动技术水平,今后应促进他们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带动全疆健美操运动的技术进步。
表3-1 五届比赛参赛队伍地区分布
地区 |
2011 |
2012年 |
||
队数 |
比例 |
队数 |
比例 |
|
乌鲁木齐 |
5 |
35.71% |
13 |
61.90% |
昌吉 |
7 |
50.00% |
5 |
23.81% |
伊犁 |
1 |
7.14% |
2 |
9.52% |
石河子 |
1 |
7.14% |
0 |
0 |
阿勒泰 |
0 |
0 |
0 |
0 |
巴州 |
0 |
0 |
1 |
4.76% |
和田 |
0 |
0 |
0 |
0 |
喀什 |
0 |
0 |
0 |
0 |
哈密 |
0 |
0 |
0 |
0 |
阿克苏 |
0 |
0 |
0 |
0 |
3.2新疆啦啦操运动队队员基础情况分析
新疆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特别是难美项群项目在选材上大都是从少年儿童中选拔,而我区啦啦操运动由于发展历程较短,这就使从专业角度选拔啦啦操运动员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根据项群进行选材具有可行性的原则,可以从同项群中的大项队伍中选拔新队员。据调查统计显示,由于健美操、体操、技巧、武术、艺术体操、体育舞蹈、舞蹈等项目与啦啦操技术有相关性,我区目前的啦啦操运动员只有5%从这些项目转项而来,而60%是无任何基础的普通学生,说明我区其他难美类项目开展情况也不好,不论是大学还是中学教练员面对的训练任务都十分艰巨,几乎都要从零开始教起,如训练体系不完善、训练方法不当、训练时间无法保证,整体水平将很难提高。
3.3新疆啦啦操运动队训练现状分析
一项运动的提高、发展与本项目的教练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练员是训练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指导者,负责选材、制定训练计划、组织计划的实施并指导运动员参加运动竞赛取得优秀成绩的专业人员。教练员对啦啦操运动的理解程度、理论的掌握程度,对啦啦操技术的掌握和熟练程度都直接影响着健美操在我区的发展。
(1)教练员学历结构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区的啦啦操教练员学历起点较高,年龄集中在23岁到40岁之间,其理论知识水平较高,具有潜在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为今后我区啦啦操训练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啦啦操运动技术科学化发展作保障。
表3-2 新疆啦啦操教练员学历结构
|
研究生 |
本科 |
专科 |
人数 |
5 |
20 |
1 |
百分比(%) |
18.92 |
75.67 |
5.41 |
(2)执教年限及从事项目
执教年限是指从事教练工作的年限,主要反映教练员的资历和经验。调查结果显示,教练员的训练水平逐渐走向成熟,但由于啦啦操运动传入我区较晚,还处在初级阶段,绝大多数教练员在从事健美操训练,自2011年第一届啦啦操比赛以后才不断发展起来,我区啦啦操教练员多数人仍缺乏专项训练时间和训练经历。
表3-3 新疆啦啦操教练员执教年限
|
1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及以上 |
人数 |
2 |
3 |
4 |
2 |
15 |
百分比(%) |
8.11 |
10.81 |
16.22 |
8.11 |
56.76 |
表3-4 新疆啦啦操教练员原始项目统计
|
健美操 |
艺术 体操 |
武术 |
体育 舞蹈 |
田径 |
球类 |
体操 |
舞蹈 |
其他 |
人数 |
11 |
1 |
1 |
1 |
4 |
4 |
1 |
1 |
2 |
百分比(%) |
43.24 |
2.70 |
5.41 |
5.41 |
16.22 |
13.51 |
2.70 |
2.70 |
8.11 |
(3)培训情况
培训是运动训练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运动水平得以提升的重要保证,也是教练员提高业务水平,了解前沿知识的有效途径。调查结果显示我区的啦啦操教练员十分重视项目的专业培训,积极学习各种训练方法和手段,力求使我区的啦啦操训练与内地接轨,预示着我区啦啦操项目发展的潜在动力和美好前景。
表3-5 新疆啦啦操教练员参加啦啦操的培训情况
|
0次 |
1次 |
2次 |
3次及以上 |
人数 |
1 |
4 |
15 |
6 |
百分比(%) |
2.70 |
16.22 |
56.76 |
24.32 |
表3-6 新疆啦啦操教练员等级结构
|
高级 |
中级 |
初级 |
人数 |
8 |
9 |
9 |
百分比(%) |
29.73 |
35.14 |
35.14 |
(4)参加比赛情况
从某种程度上说,比赛是检验教练员和运动员技术水平的“试金石”,通过比赛可增强信念、收获成果,也可积累经验、找到不足、相互学习与交流。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区啦啦操教练员大部分是兼职教练,这势必会影响啦啦操的正常教学与训练,从教练本身来说,无法全身心投入啦啦操的教学、训练工作中来,在训练的时间、效果上,往往不能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目前我区啦啦操运动技术水平与内地高水平省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观赏性,很难找到合适的赞助商,严重影响比赛的组织和开展。
表3-7 新疆啦啦操教练员带队参加比赛情况
|
1-2次 |
3-4次 |
5次及以上 |
人数 |
21 |
3 |
2 |
百分比(%) |
81.08 |
10.81 |
8.11 |
(5)对训练体系的认识
教练员基本的工作就是制定一套训练计划,采用各种训练方法去完成训练计划。目前,我区大部分的教练员没有一套系统的训练体系,完全凭借自己对啦啦操运动的理解来进行训练,我区啦啦操运动尚处于起步阶段,教练员要加强与内地教练员的交流学习,探讨科学的训练体系来指导训练,以此推动此项运动的发展。
表3-8 新疆啦啦操教练员对训练体系的认知情况
|
需要 |
不需要 |
人数 |
18 |
8 |
百分比(%) |
70.27 |
29.73 |
(6)课余训练的形式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当前我区啦啦操运动队课余训练的形式有三种,训练时间的安排均是学生课余时间。经访谈得知大部分是因为学校经费紧张,为了节省开支,才在赛前1~2个月开始组队着手训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校在啦啦操项目上的发展,因为优秀的编排要由高素质的运动员表现出来,故啦啦操训练要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如果训练得不到时间的保证将很难取得好的成绩。
表3-9 新疆啦啦操运动队课余训练形式统计表
训练形式 |
学校数量 |
百分比(%) |
常年保持训练赛前集训 |
7 |
27.03 |
赛前临时组建集训3个月以上 |
2 |
8.11 |
赛前临时组建集训不到3个月 |
17 |
64.86 |
(7)课余训练时数情况
现代运动训练证明,竞赛中欲创优异成绩,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是不会成功的。1~2个月的突击性训练,要使运动员技术水平和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并取得优异成绩实属不易,然而参加自治区大中学生啦啦操比赛的各校代表队几乎都是经过短期训练的,且自治区比赛项目设置较多获奖机会较大,所以在比赛中有望取得好的名次对每个参赛队来说还是有可能的,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区学校高水平的啦啦操运动队就多,它仅是同等状况下优与劣相对比较的结果,我们要清楚看到与其他省市相比我们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据访谈得知,无论是以长期训练、学期训练还是短期训练,我区学校啦啦操运动队在参赛前最后几乎都会有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冲刺性集训期,就是每天都安排有训练,也有个别学校从组队起就直接进入集训期天天进行训练。不同的是这些学校在集训期每次训练的时间有所不同,下表是集训期前后各学校在训练的具体时间安排情况。
表3-10 新疆啦啦操运动队周课余训练时数统计
训练时数/周 |
学校数量 |
百分比(%) |
少于12小时 |
18 |
70.27 |
12--15小时 |
6 |
21.62 |
15--18小时 |
2 |
8.11 |
表3-11 新疆啦啦操运动队次课余训练时数统计
训练时数/次 |
学校数量 |
百分比(%) |
少于1小时 |
7 |
27.03 |
1--2小时 |
16 |
62.16 |
2--3小时 |
2 |
8.11 |
3-5小时 |
1 |
2.70 |
(8)课余训练计划调查
训练计划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组织训练过程的重要依据,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对训练的具体实施和安排具有导向性作用。为了了解教练员对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视程度,专门就有无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向教练员进行了访谈和调研,发现我区普通学校过半数教练员对制定具体训练计划不够重视的一面,这样往往容易造成教练员无法准确把握全局的训练过程,从而影响到训练的效果和质量。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访谈中有些教练员认为凭个人多年训练经验灵活的进行安排训练比较好,训练计划的制定有时过于死板限制了教练员的灵活安排。这种观点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一般为带队训练经验丰富的啦啦操教练员所取,但作为带队训练经历短、经验不够丰富的教练员,建议还是制定训练计划较好,在训练计划大方向的指引下适当进行灵活安排将会提高训练的质量。
表3-12 新疆啦啦操教练员有无制定具体训练计划的调查统计
计划情况 |
学校数量 |
百分比(%) |
有训练计划 |
12 |
45.95 |
无训练计划 |
14 |
54.05 |
(9)课余训练场地情况
啦啦操训练要出效果和质量,场地及其设施条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硬件。经访谈和问卷调查,场地大部分都是借用学校现有的篮球场地或者舞蹈教室,基本能满足日常的训练需求,但大多数场地无法保障技巧啦啦操难度动作的训练,这也是制约我区技巧啦啦操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表3-13 新疆啦啦操运动队课余训练场馆调查
场馆情况 |
学校数量 |
百分比(%) |
啦啦操专用场馆 |
13 |
51.35 |
综合性公共场馆 |
4 |
16.22 |
舞蹈室、练功房 |
8 |
29.73 |
室外 |
1 |
2.70 |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啦啦操在我区各地州市的推广进一步深入,自治区啦啦操比赛的规模越来越大,参赛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啦啦操在不同地区的开展不平衡,啦啦操竞赛、训练水平还有待提高。
4.2建议
(1)突出啦啦操项目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中的作用,使啦啦操成为校园文体活动中的一个闪光点,在学校中试行学分与奖惩制度与参加啦啦操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开设啦啦操课程和课余俱乐部,使啦啦操项目进入课堂,并在校园里开展丰富的啦啦操活动。
(2)建议教育厅竞赛组织部门健全竞赛组别,学校体育部门尽快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啦啦操人才招收、培养机制,形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一条龙培养体系,同时解决学生的升学问题缓解学训矛盾。
(3)通过与电视和平面媒体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并增加我区啦啦操的赛事,扩大社会影响力,加强在我区南北疆的宣传和发展,提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要加强与内地啦啦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推进新疆啦啦操运动与全国的接轨进程。
(4)学校领导及其有关部门应提高认识,重视啦啦操运动,支持啦啦操运动队课余训练,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场馆设施建设。建立啦啦操俱乐部拓宽选材来源,同时可尝试让啦啦操运动队课余训练商业化,广开渠道缓解训练经费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惠娟.我国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队的现状调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6):117-119.
[2] 田麦久.运动员项群训练理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3]李遵华.福建省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117-123.
[4]代永胜.湖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学与训练现状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5):47-48.
[5]杜力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