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版网站

距 第三届全国啦啦操创意展示大会“文化创意视频网络大赛”  还有

0
返回

转自中国教育新闻网:啦啦操为何在校园如此受追捧?

2014-12-27 中国啦啦操网 浏览次数7605

2014年12月26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全国啦啦操冠军赛近日在江苏无锡落幕,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216支队伍,4600余名运动员参赛,现场炫舞激情、活力四射,凸显该项运动的阳光魅力。随后进行的南京中国啦啦操公开赛则吸引了十余个国家和地区选手参加,400余名校局长参加了论坛。“参赛选手基本都是学生,加上家长参赛总人数超过5000,啦啦操比赛能够吸引这么多学生和家长参与,说明该项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有信心让啦啦操运动成为学生们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缪仲一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时尚体育受学子追捧

    据悉,全国啦啦操联赛刚刚进入第五个年头,但由于其独有的“阳光、时尚和团队精神”,深受大学、中小学的喜爱与追捧。

    跳花球的研究生刘英是学校的“名人”,走到校园里都会被同学艳羡的目光所包围。啦啦操的训练让她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拥有阳光、自信的气质,更有迷人的身材,学校里有不少小姐妹都把刘英当作自己偶像崇拜。

    奶茶妹妹章泽天是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啦啦操队员,由于她的走红,也带热了校园的啦啦操。

    太原师范学院吴辉扬老师根据自己多年教学情况分析道,女生们喜欢艺术性强的体育项目,而啦啦操作为室内项目,更受女生待见。

     但如果由此认为啦啦操是女生的“专利”那就错了,在刚刚结束的南京中国啦啦操比赛上,记者见识了男孩子们的热情和投入。

     赛场边,广西南宁桂雅小学三年级学生陈辉俭一边看着大哥哥的表演一边和队友比划着动作,他告诉记者,从一年级时他就练上了街舞,“我也可以做一些小回转的动作。”说着话,还和队友做了一个连接传递的动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街舞社团的殷超从大一就开始和队友们“玩转”时尚,演练着最新和高难的动作。“参加比赛就是想和大家学习、交流、切磋”,队友换了一拨又一拨,殷超也即将大学毕业,“不过我们的街舞社团会一直坚持下去,因为这是我们男生喜爱的运动。”

     陕西师大附中奥林匹克学校体育教师潘元贞子出身篮球世家,她将花式篮球和啦啦操内容结合,编创了趣味盎然的花式篮球啦啦操,吸引了孩子们的疯狂追捧。对于孩子们的喜爱她深有体会,“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当篮球和啦啦操像‘魔术’一般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时,带给他们的是浓厚兴趣和巨大快乐,在阳光时尚的运动中更加享受‘玩’了。”

     谈到啦啦操给学校带来的变化,安徽太和二中校长时浩十分感慨, 我校80%学生来自农村,其中80%学生是‘留守少年’。是啦啦操和学校的文体活动让孩子们建立起信心和自信,变得更加阳光、开朗,更加热爱生活。

     创造中国自己的“啦啦操”

     啦啦操2002年传入我国,分技巧和舞蹈两项,其中舞蹈分为花球、爵士和街舞。为更好的在校园里推广,引进后的啦啦操根据我国特点又将自由舞蹈的内容加入,拓宽了啦啦操的概念。

     什么是啦啦操?在全国啦啦操委员会执行主任、河海大学教授李育林眼里并没有一定之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啦啦操’,打造中国特色,是我们加入自由舞蹈的初衷,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他表示,啦啦操应当发挥想象力去创造,可以是广场舞、课间创编操,甚至可以是武术操、长袖善舞的水袖舞,只要能够催人向上、传递正能量,有利于啦啦操推广、发展的,都应该属于啦啦操的范畴。“只要是能够增强学生体质的操,都可以成为啦啦操的项目。因为啦啦操本意就是催人奋进、为同伴加油。”

     拆除了项目限制的藩篱,中国特色的啦啦操如雨后春笋般在广大中小学涌现:“广场啦啦操”、“大课间啦啦操”、“一校一球一操”成为许多学校的特色品牌。

     师资不足是制约啦啦操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此,啦啦操委员会举办了大规模的培训工作。今年4月,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共同启动“送培训到基层”公益活动,短短半年,共从河海大学、华东师大等十余所高校派出专家92批累计520余人次,深入到重庆、江苏、安徽、辽宁、内蒙、山西、新疆等22个省,为1.2万所学校培训教师2.01万人。

     “没想到体育老师对啦啦操这么喜爱,有的人培训一次就拿了好几个证。”负责教师培训的李莉老师对记者说。

     赛制的变化和“培训到基层”,助推啦啦操发生了跨越式的发展:目前每年都有超过3000所的大中小学组队参加全国啦啦操联赛,有200余所各级各类学校参加中国啦啦操集训队,走出国门在世锦赛和各类国际赛事中争金夺银。在不久前结束的世界第二届青奥会上,以河海大学、华东师大、安徽太和二中等高校和中学啦啦操表演承担了全部赛场展示与闭幕式演出。

     用职业体育规律探索“啦啦操”发展

     校园啦啦操目前已在全国建起20余个实验市和示范区,280余所实验学校和示范学校,要求参加校园啦啦操的学校不断扩散,形成自下而上的“倒逼”。

      啦啦操这种自下而上的“倒逼”和爆发式的“几何”增长让缪仲一信心十足。他说:“前不久,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契机,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用创新的精神,探索一条啦啦操职业化之路。我们虽然不能跟篮球、足球等职业化程度高的项目比,但若要想养活自己或者打造中国特色的啦啦操运动,必须要按照职业体育的发展的规律,以职业俱乐部产业化的模式来推动。”

      缪仲一举例说,美国体操协会有注册俱乐部3000多,不注册俱乐部1000左右,加起来有4000多俱乐部,只要达到300人的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而作为人口大国,在中国很容易做到这一点。”

      缪仲一告诉记者,啦啦操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很有影响力的项目,其市场开发的前景也非常广阔。我们日前按照职业联盟的方式对中国啦啦操的一些产品进行了开发,效果很不错。要用职业化的模式发展啦啦操,需要分步骤进行。“关键要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只有按照职业体育和市场的规律来办,就没有办不好的。”

    据介绍,为进一步推进啦啦操项目进校园,全国啦啦操委员会计划用五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注册4万个“啦啦操星级俱乐部”,培养10万名啦啦操教师,力争让2000万左右的大中小学生参加到啦啦操健身项目中来。相信中国啦啦操明天更美好!(记者李小伟)

请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CCA版权所有@2016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永智路6号四号楼A栋3-303

快递API支持 快递查询 苏ICP备18049601号-2 法律事务

联系电话

025-52310505